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土木教工三支部依托所在学院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组建而成,所属的河海大学岩土工程学科由黄文熙院士于1952年创建,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和学校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

支部现有教师党员14人,博士生党员6人,其中,多种类型的中青年人才和骨干教师6名

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创建特色支部目标,擦亮党支部建设的“政治底色”,先后入选河海大学基层党建品牌创建计划“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项目、河海大学“双创”项目重点培育创建党组织、河海大学“优质党支部”“特色党支部”。2021年,支部被学校推荐申报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提炼特色工作法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1、运用优秀工作法,推进党支部建设全面过硬

支部积极实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形成了具有本支部特色的“四对接一服务”工作法。

组织对接。支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定期搭建校领导、院领导联系师生平台,与校党委组织部党支部结对共建,联系的17级硕士生班获得2019年度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做到上下贯通;广泛与行业重点单位、兄弟学校相关专业党支部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引领校企、校际深度融合,实现多方联动。工作对接。支部牵头开展教职工年度、聘期考核,在教师聘用、晋职晋级、评奖评优、后备干部推荐时,广泛听取支部党员意见建议,建立发挥党支部政治把关作用的工作机制。制度对接。支部落实上级要求,牵头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科研评价标准、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教师评教制度等,实现支部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活动对接。带领师生党员赴小岗村等地参观学习,鼓励和支持教师党员承担课程思政建设、科研育人项目、创新创业指导,发挥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团结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建功立业。

通过“四对接一服务”,固本强基,支部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沟通更加顺畅、掌握思想动态更加及时,支部建设全面过硬,逐步成为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出发点的服务型党支部。

2、发挥“头雁效应”,带动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

支部记陈育民同志任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所长,2018年参加了教育部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训示范班培训,实现了党务和业务双向提升,充分发挥“头雁”作用。

该同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重大课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获得2019年河海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2020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在河海大学首届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论坛上,该同志作为全校唯一的基层教工支部书记代表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努力书写高校基层教工支部党建‘奋进之笔’”专题报告,介绍了支部工作法的建设成效,受到一致认可。

二、创新党支部设置,激发新的组织活力。

作为“师生共建、教研互长”党建新模式的特色支部,支部不断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1、师生共学,理论武装补齐“短板”

组织师生党员定期开展“百年党史关键词百日学”“立德树人深层次内核”等一系列专题研修,以生动多样的方式帮助师生党员及时理解与掌握新政策新理念创办“党员讲堂鼓励全体师生党员走上讲台讲党课;聘任省党校教授为支部“理论学习导师”,推动支部政治理论学习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互联网+党建”模式,创立支部公众号,通过微党课、微学习、微活动等方式激发党建活力。

2、交叉融合,工作实践用足“长板”

支部利用横跨两个学科方向的优势,打破课题组的限制,实行博士生专业和党建“双导师制”,不同专业教师党员利用自身专业特长,更好地为学生传授跨专业知识;将支部活动与学术沙龙结合,支部搭台,学术唱戏,促进学科交叉发展

3、凝心聚力,教研相长夯实“厚板”。

支部通过夯实师德师风建设,鼓励教师党员发扬“螺丝钉”工匠精神,以扎实学识以及相关专业技能支撑高水平教学积极从事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在专业发展上下苦功夫、求真知。

支部承担的1门研究生课程入选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指导学生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河海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带队获得国际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季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冠军、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一等奖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特等奖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0项,二等奖23项。

三、强化政治引领,做服务国家需求的奉献者

支部不断强化政治引领,鼓励广大师生发挥专业特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1、扎根工程一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支部党员不畏艰苦,长期扎根祖国边陲,围绕国家边防安全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成功解决了中印边境国防公路不能采用高噪音强振动炸药爆破施工条件下高海拔高效率静态施工难题

2、传承红色基因,参与大国工程建设

支部成员参与了国家重大项目——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牵头编制《调水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评价技术标准》,弥补了南水北调工程技术中的空白与大型央企开展国家“大通道建设”中重大水下隧道建设关键难题的科研合作攻关,成果运用在南京长江隧道南京扬子江隧道等多条大型水下盾构隧道,取得经济效益6000余万

3、发挥专业特长,为国家和人民安全保驾护航

岛礁工程安全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需求。支部书记陈育民同志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海洋岛礁抗液化加固的技术工法,相关成果纳入了国家军用标准《吹填珊瑚礁砂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为保障海洋岛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支部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除开展捐款、消费扶贫外,积极开展科技扶贫鉴于学校扶贫点石泉县地质灾害发育数量多,危害大支部主动赴当地考察地质地貌,提出了较为完备的防震减灾防护措施,部分成果已经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当地政府好评。

薪火相传、奋斗致远。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土木教工三支部通过特色支部创建,组织建设不断强化,中心工作势头不断向好,并涌现出一批典型示范辐射带动院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