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民,安徽潜山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2007年博士毕业于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2010年河海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11年晋升副教授,2017年晋升教授。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日本东京大学客员研究员。
现任河海大学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沿海内河减灾与修复专业委员会(ISSMGE/TC303)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秘书长、地质与岩土智能监测分会常务理事、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工程师学会桩基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岩土工程学报》《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杂志编委等。
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重大课题。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金奖(2016年),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201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0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9年)。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7篇,EI收录58篇,获得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6项。参编国家标准3部,参编省级行业规程2部。作为组委会主席主办国内学术会议2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主题报告5次。
研究方向
(1)土体液化及大变形理论
(2)液化减灾方法:排水桩法,减饱和法,生物加固法
(3)软弱地基处理技术
(4)海洋工程防灾减灾
(5)岩土工程数值分析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主讲)
《土动力学与工程抗震》(主讲)
硕士研究生课程: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主讲)
《地震工程学》(主讲)
《城市防灾减灾》(参讲)
《岩土数值分析》(参讲)
博士研究生课程:
《土体液化机理与控制》(主讲)
《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参讲)
入选人才计划
(1)河海大学“大禹学者”(第二层次),2020年。
(2)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111计划”中国专家,2013年。
(3)河海大学“大禹学者”(第三层次),2016年。
(4)河海大学“优秀创新人才计划”,2011年。
学术兼职
(1)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堤坝减灾与修复技术委员会秘书长(2017.09~)
(2)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2020.12~)
(3)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秘书长兼理事(2014.11~)
(4)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质与岩土智能监测分会常务理事(2020.11~)
(5)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分会理事(2016.05-)
(6)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01~)
(7)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常务理事(2019.05~)
(8)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2016.05~)
(9)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委员(2016.12~)
(10)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2016.01~)
(11)江苏省工程师学会桩基专委会常务副主任(2020.12~)
(12)江苏省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委会委员(2011.10~)
(13)《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编委(2018.01~)
(14)《岩土工程学报》编委(2021.05~)
主持纵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珊瑚砂岛礁爆炸液化试验与减饱和加固效果研究(2022-2025),编号:52179101。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排水刚性桩处置饱和砂土地基的原位试验与抗液化机理研究(2019-2022),编号:51879090。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零有效应力状态下饱和砂土流动特性及液化大变形的试验研究(2014-2017),编号:51379067。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钙质砂地基电解减饱和法抗液化加固机理研究(2017-2020),编号:5167907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饱和砂土液化后流动特性试验与大变形分析方法研究(2010-2012),编号:50909040。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现役高速公路软土路基长期变形机理与沉降控制研究(2015-2019),编号:51420105013。(河海大学负责人)
(7)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地震及波浪荷载作用下海上风机高桩承台基础的耦合振动响应与灾变机理(2016-2019),编号:HESS-1605。
(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海洋珊瑚礁砂地基液化机理与微生物加固研究(2018-2020),编号:2018B43214。
(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海洋吹填砂土地基的电解减饱和法抗液化加固机理(2015-2017),编号:2015B17314。
(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强震作用下高土石坝永久变形机理与分析方法研究(2011-2013),编号:B11020070。
主持教改项目
(1)河海大学2020年小型教学研究项目(重点):土木工程专业防灾减灾方向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构建及达成分析。
(2)河海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生):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3)河海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党建奖励
(1)江苏省教育工委“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
(2)江苏省教育工委“高校特色党支部”,2021年
个人奖励
(1)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金奖,2016年。
(2)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2014年。
(3)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0年。
(4)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
(5)河海大学“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
(6)河海大学“青年岗位标兵”称号,2012年。
(7)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0年。
(8)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科研奖励
(1)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与应用(2011年,排名:4/6)。
(2)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刚性桩复合地基新技术与应用(2016年,排名:5/6)。
(3)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粗粒土颗粒破碎机理与塑性本构理论(2019年,排名:3/6)。
(4)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及复合地基技术与应用(2011年,排名:3/6)。
(5)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沿海地区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治成套技术开发及其应用研究(2009年,排名:8/10)。
(6)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强震作用下高土石坝抗震分析理论与应用(2014年,排名:6/11)。
(7)中国铁路学会铁道科技一等奖:京沪高速铁路地基处理与路填筑关键技术(2012年,排名:8/20)。
(8)中国岩石力学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地基地震液化大变形分析理论及工程应用(2010年,排名:2/15)。
(9)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大直径现浇薄壁管桩加固深厚层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2014年,排名:3/10)。
教学奖励
(1)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2021年,排名1/8)。
(2)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陈育民(2021年)。
(3)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岩土工程本硕博创新人才接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3年,排名:6/6)。
(4)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岩土数值分析(2016年,参加)。
(5)河海大学第十九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2013年。
(6)河海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指导教师)。
(7)河海大学优秀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5年(指导教师)。
(8)河海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优秀),2016年(指导教师)。
(9)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16年(指导教师)。
主要著作
(1)陈育民, 徐鼎平 编著. FLAC/FLAC3D基础与工程实例[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
(2)陈育民,徐鼎平 编著. FLAC/FLAC3D基础与工程实例(第二版)[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代表性论文
(1)Chen Y*, Xu C, Liu H等. Physical modeling of lateral spreading induced by inclined sandy foundation in the state of zero effective stress[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5, 76: 80-85.(SCI,EI)
(2)Chen Y*, Liu H, Wu H. Laboratory study on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liquefied and post-liquefied sand[J]. Europe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2013, 17(S1): 23-32. (SCI,EI)
(3)Chen Y, ZHANG Zhi-chao, LIU Han-long*. Study of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Hybrid A-Frame Micropile/MSE (ilized Earth) Wall[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7(SCI,EI)
(4)Chen Y, Liu H, Chen Z, et al. An Assembly Coastal Building Technique in Port Engineering[J].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9, 23(2): 379–386.(SCI,EI)
(5)Chen Y, Liu H, Chen Z. Working mechanism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ssembly coastal building techniques[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 15(S2): 180–185.(SCI,EI)
(6)Zhang, Xinlei, Yumin Chen*, Hanlong Liu, Zhe Zhang, and Xuanchen Ding. 2020.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MICP-Treated Calcareous Sandy Foundation Using Shake Table Tests.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29: 105959. (SCI,EI)
(7)Zhe Zhang, Yumin Chen*, Hanlong Liu, Yunfeng Zhou, and Xiaozhi Zhou. 2020. Resistivity Characteristics during Horizontal-Layered Electrolysis Desaturation of Calcareous Sand. Engineering Geology 279 (October): 105899. (SCI,EI)
(8)Zhou, X., A.W. Stuedlein, Y. Chen*, Z. Zhang, and H. Liu. 2020. Cyclic Response of Loose Anisotropically Consolidated Calcareous Sand under Progressive Wave-Induced Elliptical Stress Paths.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46 (12).(SCI,EI)
(9)Xiaozhi Zhou, Yumin Chen*, Hanlong Liu, and Xinlei Zhang. 2020.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yclic Behavior of Loose Calcareous Sand under Linear Stress Paths. Marine Georesources and Geotechnology 38 (3): 277–90. (SCI,EI)
(10)Li, Wenwen, Armin W. Stuedlein, Y. Chen*, Hanlong Liu, and Zhao Cheng. 2019. Response of Pile Groups with X and Circular Cross-Sections Subject to Lateral Spreading: 3D Numerical Simulations.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26 (July): 105774.
(11)Xue, Shanshan, Yumin Chen*, and Hanlong Liu. 2019. Model Test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rain Speed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n X-Section Pile-Net Composite Foundation. Shock and Vibration 2019.
(12)Wang W, Chen Y*, Liu H等.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ynamic porewater pressure response induced by single shallow-buried detonations in saturated sand[J]. Geotechnique Letters, 2015, 5: 142-146. (SCI,EI)
(13)Zhi-chao Zhang*, Yu-min Chen, Han-long Liu.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road barriers of Micropile-MSE Wall for subgrade[J]. Computers Geotechnics. 2017, 82: 249-265. (SCI,EI)
(14)Xiao Y, Liu H, Chen Y* 等. Influence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on the Strength and Dilatancy Behavior of Rockfill Material[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4, 140(11): 4014064. (SCI,EI)
(15)Xiao Y, Liu H, Chen Y* 等. Bounding Surface Plasticity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State Pressure Index for Rockfill Material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Elsevier Ltd, 2014, 140(11): 4014087. (SCI,EI)
(16)Xiao Y, Liu H, Chen Y* 等. Strength and Dilatancy of Silty Sand[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4, 140(7): 6014007. (SCI,EI)
(17)Xiao Y, Liu H, Chen Y* 等.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of Rockfill Material Based on Large-Scale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I: Influences of Density and Pressure[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4, 140(12): 4014070. (SCI,EI)
(18)Xiao Y, Liu H, Chen Y* 等.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of Rock fill Material Based on Large-Scale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 II: Influence of Particle Breakage[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4, 140(12): 4014071. (SCI,EI)
(19)陈育民,陈润泽,霍正格.饱和悬浮塑料砂流动变形可视环剪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9,40(10):3709-3716.(EI)
(20)陈育民,何森凯,方志,江强.电解减饱和法处理可液化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7,39(05):832-838.(EI)
(21)陈育民,周晓智,徐君.土工格栅控制液化土体流动变形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7,39(10):1922-1929.(EI)
(22)陈育民,王睿,张艳萍.饱和悬浮塑料砂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7,38(01):67-74.(EI)
(23)陈育民,张意江,王维国,陈晨伟.爆炸液化场地中浅埋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响应的现场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6,37(12):3506-3512+3519.(EI)
(24)陈育民,刘汉龙,陈晨伟,杨贵,王维国.爆炸液化场地上堤坝变形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7,39(11):2009-2016.(EI)
(25)陈育民,何森凯,吴海清,徐君.电解减饱和法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6,38(04):726-733.(EI)
(26)陈育民,高星,刘汉龙.砂土液化流动变形的简化方法[J].岩土力学,2013,34(06): 1567-1573.(EI)
(27)陈育民,仉文岗,刘汉龙.堤防地震液化数值模拟及动力反应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03):239-244.(EI)
(28)陈育民,刘汉龙,赵楠.抗液化刚性排水桩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43(12):114-119.(EI)
(29)陈育民,刘汉龙,邵国建,赵楠.砂土液化及液化后流动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31(09):1408-1413.(EI)
(30)陈育民,刘汉龙.邓肯-张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与实现[J].岩土力学,2007(10):2123-2126.(EI)
(31)陈育民,刘汉龙,周云东.液化及液化后砂土的流动特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6(09):1139-1143.(EI)
(32)王维国, 陈育民, 杨贵, 等. 湿砂场地爆炸成坑效应的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 35(1): 68-75. (EI)
(33)王维国, 陈育民, 张意江, 等. 饱和砂土中浅埋单药包爆炸液化特性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2): 355-361. (EI)
(34)陶惠, 陈育民, 肖杨等. 堆石料三维边界面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与验证[J]. 岩土力学, 2014, 35(6): 1801-1808. (EI)
(35)张智超, 陈育民, 刘汉龙. 微差爆破模拟天然地震的数值分析与效果评价[J]. 岩土力学, 2013, 34(1): 265-274. (EI)
(36)王维国, 陈育民, 刘汉龙, 等. 基于SPH-FEM耦合法的土体爆炸效应数值研究[J]. 岩土力学, 2013, 34(7): 2104-2110. (EI)
发明专利
(1)陈育民, 李文闻, 江强 等. 一种现浇定向钢纤维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桩模及其施工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022254.8.
(2)陈育民, 李平, 李闻文 等. 一种地基饱和度现场测试装置和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191058.3.
(3)陈育民, 周葛, 丁选明 等. 一种测试液化砂土流动特性的试验装置和测试方法. 专利号:ZL 201110441097.6.
(4)陈育民, 丁选明 等. 一种液化砂土表观粘度测量装置和方法.专利号:ZL 2010 10017936.7.
(5)陈育民, 卢懿, 刘汉龙 等. 可控流速的自动排水抗液化刚性桩. 专利号:ZL2019 11299915.6.
(6)陈润泽, 陈育民, 等. 一种定向钢纤维混凝土方形井盖模具及制作方法. 专利号:ZL 2018 11099098.5.
(7)李文闻, 陈育民, 丁选明等. 一种现浇X形大直径空心定向钢纤维混凝土桩的桩模及施工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226120.8.
(8)周葛, 陈育民, 等. 一种模拟液化后颗粒运动特性的试验装置和方法. 专利号:ZL 201210191476.9.
软件著作权
(1)基于FLAC3D程序的PL-Finn模型软件V1.0: 中国, 2012SR053791[P].
(2)基于FLAC3D程序的Liquefy本构模型软件V1.0: 中国, 2012SR053809[P].
(3)基于FLAC3D程序的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软件V1.0: 中国, 2012SR053890[P].
(4)基于FLAC3D程序的堆石料三维边界面模型软件V1.0: 中国, 2013SR132856[P].
参编标准规程
(1)国家标准:吹填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T 51064-2015)。
(2)国家行业标准:现浇X形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J/T 402-2017)。
(3)国家行业标准: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J/T213- 2010)。
(4)国家军用标准:吹填珊瑚礁砂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学术交流
(1)组委会主席:第一届地震液化研究进展青年学者论坛,2015年,南京。
(2)组委会主席:ITASCA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2011年,南京。
(3)组委会副主席:第十六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分会场,2019年,北京。
(4)组委会副主席:第十五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分会场,2018年,北京。
(5)组委会副主席:第五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会议,2018年,呼和浩特。
(6)组委会副主席:第二届环境岩土工程青年论坛,2019年,太原。
(7)组委会副主席:第三届环境岩土力学与工程青年学术论坛,2020年,开封。
(8)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第一届海洋岩土工程学术论坛,2015年,杭州。
(9)特邀报告: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绍兴国际论坛,2020年,中国绍兴。
(10)特邀报告:第四届恢先地震工程青年学者国际论坛,2018年,北京。
(11)特邀报告:第十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2018年,南京。
(12)特邀报告:The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il Dynamics and Geotechnical Sustain ability,2016年,中国香港。
(13)特邀报告:第四届青年地学论坛,2017年,成都。
(14)特邀报告:第二届恢先国际地震工程青年学者论坛,2016年,中国北京。
(15)特邀报告:第十二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青年论坛,2015年,中国上海。
(16)特邀报告:第一届土动力学与特殊土力学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年,中国哈尔滨。
研究生培养(含联合指导研究生)
已毕业博士生:
2012级:江强
2013级:李文闻
2014级:王翔鹰
2015级:周晓智、杨耀辉
2016级:张鑫磊
已毕业硕士生:
2008级:沙小兵
2009级:林奔
2010级:高星
2011级:吴海清(河海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徐呈祥、陶惠
2012级:王睿、徐君(河海大学优秀工程硕士论文)
2013级:张艳萍、陈晨伟、张意江、霍正格
2014级:何森凯(河海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方志
2015级:黄宏翔
2016级:朱兆杰
2016级:魏重洁、李晶
2017级:陈润泽、吴康、丁绚晨、高晗
2018级:谢云飞、卢懿、徐盛明
2019级:张坤贤
在读博士研究生(含联合指导研究生):
2011级:薛珊珊
2016级:张喆
2019级:陈润泽、尤金木
2020级:周莹、李长春、冉泊
2021级:韩一
在读硕士研究生:
2019级:倪松涛、张书航
2020级:蔡文杰、李晓港、项星博、蒋可欣、汪子君
2021级:郭军伟、梁政、谢肖、傅钟灵
联系方式
Email:ymch@vip.163.com
办公室:科学馆812
招生领域
博士研究生: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每年1~2人)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每年1~2人)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每年1~2人)